百亿市值企业因百万债务被破产,钾肥王

“要命”的万债务

对于当下资产负债率动辄30%、40%的百亿市值上市企业来说,万元债务可谓是“毛毛雨”,难以伤其筋骨。然而就在今年8月15日,在业内素有“钾肥大王”之称的盐湖股份收到债权人泰山实业的《重整申请通知书》,理由竟然是盐湖股份没有如期偿还后者万元债务。

目前,盐湖股份仍然在等待法院的裁定。一旦法院受理泰山实业的申请,将正式启动破产重组程序。

◆8月26日,盐湖股份公告称,公司因债务违约、合同纠纷等问题引发信用风险,导致公司主要银行账户被司法冻结,并受到深交所实施其它风险警示。

◆8月28日,盐湖股份公告,表示自己目前已经“披星戴月”,st加身,如果年未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则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一个曾经号称“一家企业等于一个行业”、占有国家稀缺钾资源这座“金山”的企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种境地的?

初识钾肥大王

初次了解盐湖股份还是在年初,一位证券朋友向我强力推荐的。那时笔者的精力全在研究雄安概念、5g产业链还有医药行业,所以对这只号称“钾肥大王”对企业并不是很了解,不过我这位朋友路子向来很野,所以笔者也就先收进股票池里了。后来花些时间详细调研这家企业以及我国钾肥行业现状后,发现这家企业不一般。

钾肥是我国农业的痛点

我国本是一个钾资源匮乏的国家,而偏偏钾肥是农作物三大营养元素之一。缺钾的农作物个小、色丑、杆软、招虫、爱生病,因此一旦钾肥出现断供问题,轻则农产品大面积减产、重则出现粮食危机,要命的很。

我国钾肥原材料储量仅占全世界钾肥原材料总量的2%。而且钾肥原料在全球范围的分布都极不平衡,全球90%的钾资源集中于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巴西,垄断格局明显。

我国又是钾肥消费大户,每年消费的钾肥总量占世界钾肥总消费量的20%左右,并且国内对钾肥的需求增长速度要远大于另外两种关键肥料氮肥、磷肥的增长速度。为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我国目前至少40%的钾肥供应依靠进口。

传奇的国内钾肥寡头

盐湖股份是青海省属国有上市企业,主营业务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是我国唯二的钾肥生产基地之一(另一个是藏格集团),更是国内最大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拥有万吨/年钾肥生产能力,产能位列全球第四位——在刚刚起步的年,盐湖股份的产量仅吨。

经过60余年的奋斗,盐湖股份克服了戈壁荒漠的恶劣条件,缔造了如今国内钾肥行业的寡头企业,实属有历史、有故事、有情怀的一家英雄企业。

但是,纵有传奇的身世,却难有傲人的股价表现:自年4月达到历史顶点的.69元后,盐湖股份的股价已经持续了11年熊途,截至8月28日,盐湖股份股价已跌至6.86元。

年既是盐湖股份股价趋势的分水岭,更是国际钾肥行业景气度的分水岭。

年以前的钾肥进口格局

年以前,全球钾肥贸易一直受三大钾肥贸易集团控制,分别是:

加拿大Canpotex公司联盟,它们掌握了全球46.3%的钾肥市场;

由俄罗斯乌拉尔钾肥与白俄罗斯钾肥公司组成的BPC,掌控了全球40%左右的市场份额;

最后则是由以色列ICL、约旦APC组成的中东地区联盟,瓜分了剩余的全球市场份额。

上述企业中,加拿大PCS是全球真正的钾肥大佬,不但总产量全球第一、拥有的矿权最多、更通过战略投资变相介入了其它国家的钾肥产业。PCS不仅掌控了我国最大的钾肥进口和销售企业中化化肥22%的股份,更间接持有盐湖股份约4%的股份。

年以前,上述三大联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共谋控制供给,并将钾肥价格一直控制在远远高于企业生产成本的价格水平,享受着高额利润。在这个过程中,盐湖股份无疑也是受益者。

年后,价格红利消失

年7月,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公司宣布推出BPC,标志着长年维持的三大集团价格同盟破裂。

▲始于雷曼兄弟银行破产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众多行业的游戏规则

在囚徒困境效应下,通过控制供给来操纵钾肥价格的策略已经失灵,“增量增产”、“抢占份额”成为各钾肥供应商的首选策略。

巨大的供给如潮水般蜂拥至国际钾肥市场,钾肥进口价格从年7月份最高美元/吨,几经腰斩,直逼-美元/吨上下。

要知道,这些寡头的生产成本一般都维持在美元/吨附近!曾经丰厚的超额利润荡然无存,而作为国内钾肥寡头的盐湖股份,为维持国内钾肥自给率与市占率,无疑要在钾肥销售价格上跟随国际钾肥价格做调整。

国家产业政策失准

国际钾肥价格的长期低迷,使盐湖股份勒紧腰带开始过“苦日子”,而近年来国家钾肥产业政策的一系列调整,则直接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处于对稀缺战略资源的一种保护,国家对钾肥产业政策的制定一直向进口倾斜,导致盐湖股份等国内寡头在同国内钾肥进口商之间的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

目前国家钾肥储备只对进口钾肥进行补贴,补贴标准是元/吨,而国产钾肥就不能享受到这样的政策优惠。同时,随着国内进口许可制度的取消,国内、国际钾肥价格趋同,导致享受进口补贴的进口商占有着巨大的价格优势。

▲国内进口商依托港口船运,在物流成本上占据巨大优势

更要命的是,盐湖股份地处西北地区,远离终端市场,运力受限和运输成本太高等因素进一步削弱了盐湖股份的价格竞争力。而进口商依托港口,直接对接广大的终端市场,运力差距与运输成本优势想必无需多言。

钾肥生产企业的资源税负担也在逐年提升。

年以前,钾肥资源税按每吨45元计税;年至年,钾肥资源税提高到按每吨元计税;年7月,钾肥资源税改为浮动税率,以8%粉税率从价计征。

以年8月1日盐湖股份氯化钾公开报价元/吨计,资源税需要支付元。

▲按价征收资源税使钾肥生产企业税赋成本不降反升

结合前文可以发现,年以前国际钾肥价格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国内钾肥生产厂商同时享受着高额销售利润以及较低的税赋成本;而年后,国内钾肥价格长期在0元以下徘徊,钾肥资源税成本却“逆市走高”,让大量国内钾肥生产企业——包括盐湖股份,的生产经营陷入了困顿。

盐湖股份自身管理能力欠缺

实际上,纵使在钾肥行情常年低迷的时期,盐湖股份依然能够维持企业经营正收益。一直到年,财报才首次出现亏损。说明纵使行业的不景气让盐湖股份勒紧裤腰带、过上苦日子,但日子终究能过,还不至于绝体绝命。

近年来,盐湖股份大部分亏损产生的根源,都可能归结为内部管理问题。可能是以往丰厚的行业红利耽误了盐湖股份对自身管理“内功”的修炼。

一、安全事故频发

例如在年,造成盐湖股份亏损的直接原因在于受海纳“”、化工“”安全事故的影响,年生产装置大部分时间处于停产中,市场景气度较高的PVC、烧碱、水泥等不但未能生产,还增加了大量安全生产整改投入。

二、供应链管理不当

年盐湖股份继续亏损,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综合利用一、二期项目”因受天然气供应量的影响,全年生产装置都没能满负荷运行,只能保证一套装置在30%运行负荷,低负荷导致固定成本占比上升,产品单位成本高于市场售价,导致亏损7.68亿元。

▲由于准备不足,年冬季供暖季出现严重的天然气供应紧张

天然气作为企业重要生产资源,盐湖股份未能提前识别天然气短缺风险,并采取必要的储备、锁货等方式确保供应,管理层难辞其咎。

三、项目管理失控

在初读盐湖股份年度财报时,笔者对其在“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的财务操作一直看不懂,因为仅该项目在年一年内,便计提了47.2亿元资产减值损失计入亏损。

后来经过进一步调研,这个项目简直就是一个成本黑洞。

早在年(又是年!),盐湖股份便开启了“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当时设计的产能是年产10万吨金属镁、年产万吨甲醇、甲醇MOT制烯烃,还有年产万吨焦炭,当时计划的总预算为亿元,但结合其投产后的丰厚产出,显然这是一个划算的项目。

▲如今的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已成为“成本黑洞”

然而直至年,盐湖股份已经三易预算,累计投资额已经高达.45亿元,是原计划的1.93倍!而且在这亿元的投资中有70%资金共计约.2亿元,是向银行贷款所得,这又进一步拉高了盐湖股份的财务成本。

难以想象将这些年来的项目沉淀成本、折别折旧、人力、财务、管理等成本聚拢到一起,会是多大规模等成本大坑,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仅该项目的成本分摊到年一年,便计提了高达47.2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安全事故导致生产停滞错过重要市场机遇、供应链管理不当导致生产中断产线停产、项目管理失控导致成本黑洞出现,种种负面因素加持,想盈利是不可能的任务。

后记

在笔者的认知中,盐湖股份属于“大而不能倒”的企业,其对区域、对行业、对国家都存在重要意义。

一旦盐湖股份因该次“被破产”事件出现生产停滞、乃至破产重组等后果,无疑会对国家自产钾肥行业以重创,并给进口钾肥商以可乘之机,迅速抢占市场、拉高价格,并最终损坏国家与人们的利益。但考虑到盐湖股份管理层近年来的拙劣表现,“手术”是必须要做的,若盐湖股份能安然渡过此次危机,愿其能痛定思痛,改进管理,王者归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tuoa.com/zjjs/118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